專家解讀:《規劃》明確產業路徑,解鎖發展新密碼
日前橫琴《產業發展規劃(2025-2029年)》印發規劃期至2029年,從多維度系統部署合作區產業發展。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成昆,圍繞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四新”產業的具體發展方向和實施路徑展開深度解讀。一起來看看
合作區的規劃與建設,是為了更有效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做好做實支持經濟多元發展,關鍵在於多元產業的落地生根、茁壯成長。合作區緊密對接澳門“1+4”戰略中的多元產業,著力推進“四新”產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產業發展規劃(2025-2029年)》(下稱《規劃》)進一步細化了產業佈局,明確了各產業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為合作區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提供了清晰的指導方向。
在合作區的“四新”產業中,科技是引領,金融是基礎,中醫藥和文旅會展商貿是核心。《規劃》逐一拓展,詳細闡述,給出了每個產業的具體發展方向和實施路徑。
PART.1構建開放合作的創新生態
《規劃》通過“共建平臺、強化鏈條、數字賦能、佈局未來”四大路徑,聯動琴澳,深化澳門與內地、葡語系國家的創新資源整合,構建開放合作的創新生態。
圍繞微電子(“卡脖子”領域)、數字經濟(新興賽道)、未來產業(戰略方向)三大重點領域,避免同質化競爭,形成差異化優勢。
通過關鍵技術攻關(如類腦智能超算)、場景開放(如智能駕駛測試)、規則突破(如數據跨境流動),激發創新活力,培育新質生產力。以構建“開放協同、特色鮮明、面向未來”的科技研發與高端製造產業體系,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明確的戰略指引。
PART.2 構建現代金融體系
《規劃》以琴澳一體化為突破口,通過擴大金融開放、創新服務模式、強化科技賦能,構建“金融業態豐富、服務效能提升、跨境金融創新”的現代金融體系。
通過改善澳門金融機構准入門檻、試點跨境資產轉讓和離岸金融規則,打造與國際接軌的金融開放高地。借助數字技術驅動金融服務升級(如供應鏈金融數字化),開發適應新質生產力需求的金融產品(如知識產權證券化)。依託澳門國際化平臺,貫通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形成跨境金融生態。其核心在於通過制度型開放與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實現金融資源向新質生產力的高效配置,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金融樞紐提供關鍵支撐。
PART.3助推澳門品牌轉型升級
該《規劃》聚焦中醫藥、食品及保健品、傳統品牌工業三大領域,以“琴澳協同、品牌升級、技術賦能、國際拓展”為核心路徑,引致澳門品牌工業向“高附加值、國際化、標準化”方向變遷,通過“澳門註冊+橫琴生產”模式的協同方式破解澳門產業空間與規模瓶頸,推動中醫藥從傳統製造向全球標準升級,食品及保健品向跨境消費品牌轉型,傳統工業向現代設計服務延伸。
其本質是依託橫琴空間優勢,助推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從“區域特色”邁向“全球競爭力”的跨越。
PART.4打造多元產業生態
《規劃》以“文旅融合、會展驅動、商貿創新”為核心,通過琴澳協同、政策創新與產業升級,打造“國際休閒旅遊島+大健康高地+會展樞紐+貿易中心”的多元產業生態,推動區域經濟從單一業態向高附加值、國際化方向轉型。通過“場景創新+制度突破+科技賦能”三重驅動,將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從資源依賴型轉向價值創造型,為琴澳深度合作與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引擎。
總體觀之,《規劃》明晰“四新”產業生態的構建路徑,指導產業協同發展的方向,既確立高科技引領,現代金融強基,亦促進中醫藥、食品及保健品、傳統品牌工業等領域的轉型升級,還將帶動文旅融合、會展驅動、商貿創新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這些新興產業的崛起,將為合作區注入新的增長動力,推動區域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
同時,“四新”產業的協同發展也將促進琴澳兩地之間的深度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和機遇。
[橫琴在線] 專家解讀:《規劃》明確產業路徑,解鎖發展新密碼
https://mp.weixin.qq.com/s/vaUUvRdAVMW0eUnfb0Yv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