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论坛:澳门回归20年回顾展望

105567183.jpg

以“澳门回归二十周年的成就、挑战与展望”为主题的思想者论坛昨日在澳门举行(中评社 张心怡摄)

中评社香港10月14日电(记者 张心怡)以“澳门回归二十周年的成就、挑战与展望”为主题的思想者论坛昨日在澳门举行。本次论坛由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邀请到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林志军、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副院长邢志红、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成昆、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会长林卓华、澳门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黄明健、澳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助理教授李小勤、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理事王耀、澳门经济学会理事余渭恒、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助理教授刘景松、民联智库副理事长卢树栋共同围绕澳门回归20年“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司法建设对澳门保持繁荣稳定的作用、澳门科技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对澳门未来的期许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论坛由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林志军教授主持。

  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副院长邢志红在发言中提到,从2000年提出医疗改革,到2019年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塑造健康湾区和湾区养老,澳门回归以来在医疗体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此外,医疗系统建设方面亦有进步,例如建设离岛医疗综合体、重建和增建卫生中心、发展智慧医疗等。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一方面,政府资金投入支持医疗专业人员培养;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法》通过,增加了高校学术评审要求,整体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护理学院可以开办硕士课程,为澳门与大湾区城市合作“开了绿灯”。邢志红还提出,新一届澳门特区政府应积极整合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多在住房、交通和城市改造建设方面下决心、花大力。

  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成昆通过构建科技创新指标体系,将澳门与国际创新城市样本及大湾区城市样本进行比较,发掘澳门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为澳门与大湾区城市群的协同创新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他指出,澳门当前的科技创新能力与伦敦、北京、纽约等第一梯队城市仍有较大的差距,但正逐渐接近台北、首尔等城市,并已超过西班牙首府马德里。澳门可通过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与营商环境建设,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提升科研产出效率,与积极培育高端科研人力资本几个方面入手,打造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澳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助理教授李小勤表示,2019年对澳门具有特别的意义,不仅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这座小而美的古老城市还将迎来新特首。过去20年澳门发展翻天覆地,也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例如人才教育、政策推广、政策实施的跨部门合作等方面。政策实施的协同高效,是澳门走向大湾区的重要前提。澳门的市场小,文创产业的发展必须突破这个局限,才能有旺盛与持续生命力。大湾区给澳门提供了一个空前的发展平台,如何鼓励、协助本地人才走出去与湾区内其他地区合作,增强自信,不负契机,是新一届特区政府的一个重要且美好的使命。 

澳门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黄明健则从法制建设角度出发展开论述。他强调,澳门回归20年来,《基本法》落实比较到位,法制建设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对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发挥重大的作用。黄明健说,澳门未来法制建设要放眼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与中葡平台,澳门本土具备“三文四语”的优势,对于研究比较法非常有利,研究葡语国家法律、欧美法律,可不断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借鉴、贡献法制力量。新一任澳门行政长官将面临三大挑战,也是澳门法制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其一,是经济适度多元化更加迫切;其二,是社会快速发展和资源短缺的矛盾;其三,是重视民生,解决繁华背后市民的忧虑。

  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理事王耀回顾了澳门回归20年来的银行业发展。他指出,回归之后,无论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都对澳门银行业发展十分有利,银行总资产、利润增长非常迅速。从外部因素来看,本地经济快速增长,数倍扩张;由于金融体系开放,银行大部分利润来自跨境业务,尤其是近几年人民币业务的发展,为银行带来了非常多的业务机会和收益。从内部因素来看,澳门银行数量总体有所增长,尤其是内地五大行在澳门都有了一定规模。王耀还表示,官方、商界都认为澳门发展特色金融的可行性很强,但真正实现还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民联智库副理事长卢树栋从澳门新生代创新创业和青年企业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站位出发,阐述了对澳门回归20年“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几点感受:第一,经济活力旺盛,民生有所改善;第二,澳门同胞当家作主,政制发展稳妥推进;第三,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爱国爱澳精神薪火相传。卢树栋认为,未来澳门要有机平衡利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发展定位,向内地及葡语系民众宣传好“一国两制”的澳门故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故事。

  回顾澳门回归祖国20年,澳门经济学会理事余渭恒提出三点自身感受:第一,顺利解决“澳门问题”,为全球处理政治纷争树立良好的典范;第二,居民在回归后得到实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第三,确立产业定位政策,为澳门经济结构打下基础。余渭恒还谈到,澳门必须努力发展成为一个智慧旅游城市,以回应当前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澳门特区政府近年积极将旅游产业往更多元、更优质的方向发展,善用大数据应用可提高旅游相关的推广效能和运作效率。 

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会长林卓华表示,澳门回归20年来,“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经济取得繁荣发展,民生获得一定改善。此外,澳门特区政府在适当时期做出适当的事情,例如大力支持爱国爱澳社团组织活动,令这些社团在社会上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林卓华在发言中还提到,澳门特区政府对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视,但澳门整体需要转变思维,不能“单打独斗”发展科技,只有在国家的支持之下,才会前景无限。

  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助理教授刘景松发言指出,澳门回归20年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实现快速增长、高等教育与科研水平显着提升、文创产业和基地建设前景广阔。20年发展经验证明,“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极其成功,所起的示范价值与现实影响显着而深远。他寄望新一届特区政府提升公共治理水平,善用公帑,强化官员问责制度;将民生工作作为施政的重中之重;善用8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优先规划兴建居民住房,彻底解决高房价问题;继续加强青少年国情教育和爱国教育、提升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培养更多爱国爱澳专业人才。

  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王平表示,1999年亲自参与了回归报道,颇感荣幸。澳门回归20年,从一个乱象颇多的城市,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这个巨大的变化令人赞叹。“一国两制”前无古人,没有现成的榜样可以仿效,香港和澳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澳门回归前后,应该说学习、模仿香港多一些,但是“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从目前的实践成就看,澳门的“一国两制”实践更为成功,澳门民众的幸福感明显更高。香港、澳门都是实行“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有着一定的同质性。从相互学习的角度说,澳门的成功之处例如法制建设与法治水平,香港在某种特殊的状态下,也可以借鉴、仿效、甚至移植,这比直接引用内地相关法规,更能够保障“一国两制”的特质。他感谢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精心组织此次思想者论坛,与会者分别来自不同领域,发言涉及经济、法治、科技、博彩、旅游、金融、文化、医疗、民生、文创等诸多方面,对澳门回归20年给予了全面的总结。

  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林志军在总结发言中谈到,澳门回归20年实践“一国两制”的成功经验值得肯定,澳门民众对祖国、民族具有认同感,实现了民心、民意的真正回归。澳门经济繁荣与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是相辅相成的,“一国两制”的正确落实,就是促进澳门经济发展的基础。林志军还提出了澳门未来将面对的一些挑战:第一,如何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化?第二,如何提高特区政府公共服务效率、管治效率?第三,如何更加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第四,社会隐患和矛盾;第五,如何让澳门青年人的家国情怀薪火相传?他特别强调,澳门未来要行稳致远,应该着眼于解决深层次问题。

http://bj.crntt.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0&docid=105568149&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