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下午,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在大學A 501室成功舉辦「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學術交流座談會」。
座談會現場
澳科大龐川副校長在致辭中首先對澳門回歸25年來的發展進行回顧。他提到,澳門回歸後,經濟取得長足進步,人均GDP從1999年的1.5萬美元提升到2023年的6.8萬美元,增長了3.5倍。這些數據的顯著增長,直觀地展現了澳門回歸25年來經濟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彰顯了「一國兩制」政策對澳門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作用。同時,龐川副校長也指出,當前全球地緣政治形勢複雜,逆全球化趨勢明顯,澳門經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在此背景下,澳門特區政府於去年11月1日公佈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具有重要意義。該規劃對接國家相關發展規劃,依據特區自身規劃和發展策略,對多個產業進行了細緻規劃與部署,旨在推動澳門經濟的適度多元發展。龐川副校長希望通過此次座談會,各位專家學者能夠充分交流,為澳門經濟發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議。
座談會的主旨報告環節精彩紛呈。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研究院原院長劉毅教授深入剖析了澳門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以及治理與政策層面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他詳細介紹了澳門回歸後於經貿關係、產業結構優化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並提供關於澳門如何高質量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思考路徑。劉毅教授強調,澳門應進一步強化區域協作與國際合作,積極探索契合本地特色的發展路徑。
華南師範大學原副校長朱竑教授從旅遊基本規律入手,深入探討澳門旅遊業的發展方向。他提出,打造城市環球影城、博物館之城和海洋度假旅遊區等一系列建議,並指出澳門旅遊業需持續創新和優化產品結構,加強數字行銷,提升服務質量,致力於成為國際級旅遊目的地中的示範標杆和引領者。
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副所長葉玉瑤研究員聚焦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藍色展望。她指出,澳門可充分利用海洋資源以建設環港澳藍色經濟合作區,並提出提升航運中心服務能級、促進海洋產業深度合作、推動海島聯動開發利用和創新海洋經濟合作機制四大發展戰略。
澳科大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成昆教授分享了國際大都市視角下澳門經濟多元演進的實踐與啟示。他總結了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成效,分析了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的競爭力,建議致力於促進澳門高新技術產業、中醫藥產業、現代金融業與會展商貿與文化體育產業的發展,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隨後的圓桌論壇環節氣氛熱烈。在「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論壇中,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王光輝研究員、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袁嘉副教授等嘉賓就澳門多元文化、差異化行銷、港澳合作、科技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新興產業培育等問題展開深入討論。他們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出發,提出許多具有針對性的觀點和建議。
在「區域合作促進可持續發展」論壇上,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工業自動化學院盧桂萍教授、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秘書長余渭恆等嘉賓圍繞澳門在區域合作中的角色與機遇進行探討。他們一致認為,加強區域合作是澳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澳門應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合作項目,與周邊地區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此次座談會圍繞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主題展開交流,與會者的觀點和建議將為澳門經濟的未來發展提供參考,助力澳門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把握機遇和應對挑戰,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出席座談會的人員還有: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主任楊宇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徐琳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練卓文研究員、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多元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梁立芳、澳門城市大學金融學院婁世艷和王應貴副教授,澳科大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陳明寳助理教授、商學院鄭磊副教授和靳一副教授以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博士生等出席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