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中國社科院(財經院)創新工程重大成果《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發佈。此次報告的城市競爭力指標體系進行了優化,更為完善,包括兩個總體顯示性指標: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其中前者包含當地要素、生活環境、營商軟環境、營商硬環境和全球聯繫等5個解釋性指標;後者涵蓋經濟活力、環境韌性、社會包容、科技創新和全球聯繫等5個解釋性指標。由此對2020年中國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291個城市進行多維度比較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指數10強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北京、廣州、蘇州、台北、南京、武漢和無錫;2020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指數10強依次是:香港、深圳、台北、上海、北京、廣州、蘇州、南京、青島和武漢。
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自2012年起持續參與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的澳門城市競爭力的研究和發佈,自去年起加入了對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競爭力的分析。2020年澳門的經濟競爭力名列全國第15,可持續競爭力位居第19。2020年澳門及其他大灣區城市的競爭力表現特徵如下:
一、經濟競爭力微降,灣區核心引擎作用待增強
2020年澳門經濟競爭力指數為0.643,在全國29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15,與上一年度相比下降了一個名次。
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相比,澳門的經濟競爭力名次較低,深圳和香港的經濟競爭力位居全國第一、二名,廣州名列全國第5,佛山排名14,而東莞緊隨澳門之後,排名19。
二、宜商宜居優勢顯明,當地要素短板突出
澳門以30餘平方公里的城區面積,取得全國近300座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15的佳績,主要得益於營商硬環境、營商軟環境和生活環境這三個解釋分項的排名居前。其中,營商硬環境和生活環境均進入全國前十,分列第7、第9,且營商硬環境排名高於同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廣州,而生活環境排名則超過了深圳。
澳門經濟競爭力的短板項在於當地要素,排名第99位,此項在灣區城市中僅比肇慶稍高,而遠遠落後於灣區中心城市深圳、香港和廣州,亦與灣區其他節點城市有較大差距。
三、可持續競爭力位次下滑明顯,面臨灣區虹吸效應風險
2019年澳門可持續競爭力指數為0.553,在全國29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19,與2018年度(第8)相比名次下降明顯。灣區中心城市香港、深圳和廣州排名依次為第1、第2和第6,節點城市東莞、佛山分列第15、16,緊隨其後的中山名列第23。若澳門不相應提升自身功能和可持續競爭力,不積極開放並融入大灣區,將會面臨區域虹吸效應風險。
四、環境韌性佔優,科技創新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在環境韌性方面,香港、深圳和澳門包攬全國前三甲,顯示了三地在經濟增長的同時保持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澳門在可持續競爭力的其他分項中均低於其他中心城市,尤其在科技創新方面,排名第46,遠低於香港、深圳和廣州,並低於佛山和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