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獨家】劉成昆所長:岑特首首份施政報告聚焦區域協同、經濟轉型與民生改善
4月14日下午,澳門特別行政區新任行政長官岑浩輝在立法會發表題為“革新謀發展奮進開新局”的《2025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這也是他上任後的首份施政報告,明確提出了特區政府今年施政的總體方向,即16字目標:加力多元、改善民生、提升治理、融入國家。翻開這份施政報告內容可謂豐富,涵蓋從宏觀形勢分析到具體施政措施等多個方面,其中,出現頻次較高的有“澳琴一體化”,凸顯了其在區域深化發展中的關鍵地位;此外還有不少關鍵詞,例如“經濟適度多元”表明這已經歷時多年持續成為澳門經濟發展的核心任務;“民生”方向的多重補貼舉措體現了政府對市民美好生活的高度重視;“發展”則貫穿於各個領域的規劃與實施中,反映出澳門新一屆特區政府積極奮進、追求卓越的信心和決心。這些高頻詞彙也反映出報告當中重點聚焦區域協同、經濟轉型、民生改善等關鍵領域的議題。當然澳門民眾所關心的以現金分享為重要指標的一些福利繼續維持不變,而各項津貼得到了不同幅度的上調,更有新增的“育兒津貼”計畫,進一步來鼓勵生育,減輕澳門新一代青年的育兒負擔。
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謀劃未來
報告在宏觀角度上提出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也明確提出“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定位要通過“北上、南下、西進、東拓”的策略,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則是強調強化規則銜接、科技合作、數據流動等多領域協同;深化與葡語國家的合作,拓展國際“朋友圈”;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助力企業“走出去、引進來”。這些舉措不僅有利於澳門自身的發展,更能發揮其自身獨特優勢,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為國家新一輪的對外開放貢獻“澳門力量”,成為更為精準的“聯絡人”,提升國際影響力。
二、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築牢根基
報告將經濟適度多元作為核心任務,致力於完善經濟治理體系,加大對多元產業的支持力度,這是澳門多年來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外部情勢日益複雜的條件下,也勢必需要進一步加快推進,更要有危機感。一系列的具體措施包括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優質企業和人才;豐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內涵,培育新興產業,結合教育、科技、人才發展新質生產力都有助於改變澳門經濟結構單一的現狀,增強經濟韌性和抗風險能力,才能在不確定性的全球經貿發展前景中,爭取到相對穩定的可持續發展機遇。
而此次報告的一大亮點更在於聚焦經濟適度多元時,更多從投入角度提出具體舉措。例如,研究設立政府產業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在橫琴設立國際教育(大學)城,延伸澳門高等教育至橫琴。這些措施明確從資金、人才等要素投入入手,將會更好地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三、強調區域協同發展,深化合作
報告從中觀角度出發,強調區域協同發展。以澳琴一體化為目標,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在法律制度創新、發揮澳門主導作用、處理現存問題、加大招商力度、加強產業聯動、深化互聯互通、拓展政務民生服務等方面發力。通過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實現資源共用、優勢互補,為澳門經濟多元化提供新空間和動力。
四、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落實
不難發現,本次報告更從微觀角度出發,通過一系列項目建設,如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澳門珠江西岸國際航空運輸樞紐港、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等,成為促進區域協同、經濟多元的重要抓手,也是力保在外部環境不穩定之際,加大對本澳的軟件、硬件建設帶動經濟發展的信心。
【紫荊獨家】岑特首首份施政報告:聚焦區域協同、經濟轉型與民生改善https://bau.com.hk/site/article/1361761061872795648/app/content_1361761061872795648.html?from=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