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日报]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科技研发产业园建设-筑基创新高地
科技研发产业园建设:筑基创新高地
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已然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澳门建设科技研发产业园不仅是突破土地资源瓶颈、培育新型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更是融入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深化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抉择。
澳门经济发展中,始终面临着结构性挑战,尽管近年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多元化,但非博彩产业的规模仍尚待提升。科技产业具有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的特点,能够有效降低经济对单一产业的依赖,增强抗风险能力。建设科技园,正是澳门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科技园的建设,将集聚高端人才、创新企业和科研资源,助推澳门构建多元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韧性。
从区域协同视角看,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澳门发展科技创新,并将其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研发产业园的建立,能够直接提升澳门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节点价值。通过科技园建设,澳门可有效承接内地科技企业的国际化需求,将促进内地科技企业向海外拓展,并引进海外前沿技术,使其成为内地技术输出的“桥头堡”和海外技术引进的服务平台。
从澳门自身资源禀赋来看,澳门土地资源有限,对土地资源投入要求高的产业,都难以规模发展,科技产业尤其是研发环节,对土地依赖较低,但对人才、资金和制度环境要求较高。科技园可以聚焦高附加值的研发活动,最大化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基于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的城市功能定位,以及打造“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持续发展目标,澳门科技研发产业园可相应确立“三大”核心定位:内地顶尖科技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桥头堡”、海外先进科技项目落地的服务平台、以及澳门本土产学研融合的创新基地。
具体而言:在产业选择上,依托于在科学研发、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四所全国重点实验室,将充分发挥优势,聚焦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航天科技等科技发展战略领域。
其中,生物医药可结合澳门中医药科研优势,发展中药现代化、精准医疗等方向;集成电路产业可凭借重点实验室的技术积累,发展晶片设计、封装测试等高附加值环节;航天科技则可凭借澳门的国际合作网络,开展卫星通信、空间科学等领域的研发合作。此外,利用澳门(横琴)国际数据中心优势,发展跨境数据流通、区块链应用等场景的数字技术。同时吸引高成长性领域的优质科技创新企业,并促进园区内企业开展研发导向型核心业务活动。
在发展模式上,应坚持“研发主导、价值高端”的原则。相较于传统工业园区的生产加工模式,研发环节蕴含更高的知识密度和附加值。科技园衔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通过“澳门研发+横琴转化”的协同机制,可突破澳门土地资源瓶颈,实现研发成果的高效产业化。这种模式既彰显澳门在制度创新与国际联通方面的独特优势,又善用横琴的空间载体与产业配套资源,释放“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能。
科技园建设需要系统性的资源支撑和政策保障。在资金投入方面,可通过市场比较法,对比国际上已建的科技园,例如参考有“亚洲硅谷”之称的新加坡纬壹科技城(面积二百万平方米,投资约一百五十亿新加坡元)的建设经验,评估澳门科技园所需投入的建设资金。在土地供给方面,在以澳门本土科技园为主体的基础上,亦可充分利用横琴的空间资源,通过“飞地经济”模式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政策配套方面,需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一是税收优惠政策,对入驻企业实施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措施;二是人才特区政策,建立国际人才绿色通道,提供居留便利、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完善专利审查快速通道、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机制;四是国际合作政策,搭建中葡科技合作平台,举办国际科技交流活动。
在产学研协同方面,应深化与澳门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缩短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距离,提升创新效率。
澳门科技研发产业园的建设,不仅是适应经济多元发展和应对产业转型挑战的战略选择,更是融入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大局的历史机遇。通过确立三大定位体系、聚焦四大战略领域、构建系统化的资源保障网络,澳门有望打造成为区域创新网络中的璀璨明珠。
这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精神与“功成必定有我”的奋斗姿态,共同谱写澳门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澳门日报]: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科技研发产业园建设-筑基创新高地https://appimg.modaily.cn/app/szb/pc/content/202511/10/content_444876.html